央广网厦门4月30日消息(记者 邬眉)百年古厝里,艺术家带着“绝活”入驻,“文化兴村”有了具象化的体现;花田里,波斯菊肆意生长,香气扑鼻;成捆的甘蔗被榨成汁,释放着甜蜜……厦门同安区的田洋村,被誉为“网红村”,这里处处弥漫着书香、花香和果香。
近年来,田洋村以“一村一品”甘蔗为支点,撬动文旅市场,不断营造新的消费场景,书写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。

甘蔗化身“甘蔗哥”
打造“甜蜜”产业链
田洋村位于同安区大同街道北郊,毗邻同安城区,总面积2平方公里,农田面积1200亩,是“远山近水田绕村”的城中村。自古以来,这里都是盛产甘蔗的宝地,村民们也对村中的这一特产有着浓厚的情感。据介绍,村民们常年都坚持用豆饼肥或豆渣给甘蔗施肥,有效地保证了甘蔗的甜度,田洋村因而也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同安最甜甘蔗村”,不少人都慕名前来购买。
如何利用甘蔗铺就全村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,是田洋村“网红书记”陈水让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。“我们不仅要甘蔗甜,还要生活甜。”据陈水让介绍,近年来,村里引进黑皮果蔗、黄皮果蔗等新品种,将采收期从11月延续至次年6月,并积极推进“田洋果蔗”国家地理标志申请,推动“一村一品”形成标识、走向市场、带动增收。

在“网红经济”盛行的当下,陈水让带头打破传统农业思想,带领村民拍视频,引流量,同时通过“学校爱心认购”“甘蔗研学”“助农直播”等形式,不断拓宽甘蔗销售渠道,提升田洋甘蔗知名度。

与此同时,田洋村将甘蔗作为“一村一品”,撬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,打造了“甘蔗哥”形象IP、村歌《甘蔗歌》,催生了“甘蔗文化节”“蔗王争霸赛”“蔗里有点甜”亲子研学等文创内容,已吸引学龄前儿童、中小学生参与活动超8000人次。
整合多种资源
让“网红”变“长红”
田洋村文化底蕴深厚,明清两代的田洋子弟吟诵成风,在科举场上大放异彩,被称为“古同安科举第一村”,田洋村“甘蔗哥”卡通形象一手拿甘蔗,一手握书卷,寓意的正是田洋村“一手抓农业,一手抓文化产业”的特色乡村经济发展之路。

据介绍,为了让文旅产业与甘蔗产业齐头并进,田洋村依托“村企共建”,整合古厝资源、活化田洋书院等文化遗产,打造手工创意空间,吸引艺术家进驻,让静谧的古厝老宅、独特的文化印记变身为乡村“留文”“留魂”的窗口。“这些工作室不仅是游客参观研学体验的好去处,也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好项目。”陈水让表示,带着“绝活”落户田洋的艺术创作者们,潜移默化改变着田洋人的生活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同时,田洋村还利用西溪环绕的区位优势,打造“田洋花海”。眼下,长达1.5公里的花海正值盛放期,粉白色的波斯菊与清澈的溪水交相呼应,前来赏花群众络绎不绝,日均人流量破万人次。紧邻花海的“溪游同安”项目,打造了长达2.4公里的游览路线,巧妙地将自然生态与休闲娱乐融为一体。据介绍,“五一”假期,“溪游同安”项目将限时开放徒手捉鱼活动,让游客在戏水之余,还能满载而归。

据介绍,作为“网红村”,田洋村常常邀请网红主播在全村开展直播活动,并为村民提供直播培训,带动村庄的直播热潮。同时,“田洋市集”的开办,也为夜市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载体,不仅吸引村里村外的群众前来消费,更引来网红主播探店打卡。
“人来了,服务业要跟得上,这样才能把人留住。”陈水让表示,如今田洋村“文旅经济”初显成效,未来,他将带领村民继续提升村庄文化内涵,打造消费新场景,让“网红村”成为“长红村”。